用67年青春诠释一诺千金

  安徽省繁昌县繁阳镇马坝社区91岁高龄的居民盛孝如,早年参加新四军,后在1948参加淮海战役的一次战斗中,应下英雄战友的临终嘱托。67年来,为了履行对故去战友的承诺,他一直苦苦访寻英雄亲人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众多爱心媒体的协助下,他最终寻得战友亲人,历尽千辛完成战友遗愿。

  面对盛孝如经历60多年的漫漫寻亲路,令人感慨的不只是他为了践诺而付诸行动的寻亲历程,还有他满怀对战友及其亲人的拳拳爱心。找到战友的儿子江彩贵时,他并没有找到就了之,而是当起了“后爸”,扶助孩子长大成人。寻找战友吴福龙的家人更是难上加难,一张记有地址的纸条在烽火中遗失,寻亲之路顿时像断了线的风筝。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,嘱托儿子接过他的接力棒继续寻找。

  要找的人终于找到了,67年青春的坚守总算有了回报。老兵的信义之举,已经超出单个事件所折射的高贵品质,在他感叹可以告慰战友的那一时刻,用青春和品格为社会和公众树立了一座信义之碑。

  信义老兵难能可贵的举动,毫无疑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不仅要学习他一诺千金的信义之举,还有他不辞辛劳的执着精神。自古以来,传统道德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,仁义礼智信,构成了人之为人的重要精神支柱。其中各个方面无不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缺了谁都不能完美地立于世间。古今中外,关于讲信用、仁义的典故当然很多,可也多有反面的教训,最早莫过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荒诞事件。那堪称古典版“狼来了”的故事,却成为了历史中的重大事故,致使王命成了臣民中的儿戏,信用不再严谨,君命不再受到恭敬。

  盛孝如一诺千金,是道德品行的外在表现,是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。虽然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,历来都把信用、仁义道德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,但现实总有变数,总有不尽如人意的缺憾,特别在当前价值多元、思想多变的新时期,倡导这种被铭记于历史丰碑中的传统价值,尤显重要。虽然当今社会主流是好的,但不可否认,总有一些有借无还、失信于人、目无尊长的事件在身边发生,即使是少数个案,却也可能因为其影响极坏导致辐射面更广,会产生反向带动的破窗效应。

  在复杂的社会形态里,盛孝如的品行尤其令人崇敬,更像一颗清新的花儿,为我们送来无比愉悦的视听感受。也期待有更多的这种小清新,在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,带来新的期待。


分享 :